中新社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 郭金超)中日關係7日釋放出積極信號。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當天在北京會見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兩國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此間觀察指出,中日關係出現的新信號,對當前兩國關係改善和未來走向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這份不足二百字的四點原則共識開門見山,首先再次重申兩國關係發展的基礎,指出“雙方確認將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分別是:1972年兩國恢復邦交時發表的《中日兩國關於恢復邦交正常化的聯合聲明》、1978年兩國簽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98年雙方發表《中日聯合宣言》及2008年兩國發表的《關於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這四個政治文件從法律上鞏固了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被視為中日關係的“壓艙石”。
  “為什麼要重申,因為必要,為什麼必要,是因為有人要否認這個四個文件”,提及四個政治文件,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如是說。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也認為,重申四個文件對回應當前社會上對中日關係政治基礎的質疑和抨擊非常重要。
  如專家所言,近來日本國內不時出現曲解甚至否認這四個文件的論調,而中日關係每次出現困難也都是因日方言行違背了四個文件的原則和精神,從而導致中日關係波折。
  此次共識表明兩國認識到應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指引下,體現出國家責任、政治智慧和歷史擔當,推動中日關係剋服困難,繼續向前發展。
  造成一段時間來中日關係持續嚴重困難局面,日方在歷史問題上的錯誤言行是一大因素。四點原則共識的第二點集中關註歷史問題,指明兩國關係發展要“正視歷史、面向未來”。
  “這對澄清歷史事實,要求日本政治家尊重歷史,尊重受害國感情上,有重要作用和意義。”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認為,歷史問題包括很多方面,當前最突出的是日本政要不顧反對屢次參拜靖國神社的錯誤行為,日本政治家必須正視歷史,坦誠承認過去那段不光彩的歷史。曲星則表示,在歷史問題上倘若日本繼續在參拜的路上走下去,那中日關係沒辦法改善。
  值得註意的是,雙方在共識中還指出:雙方認識到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觀察指出,這是中日在歷來的政治文件里第一次明確提到釣魚島爭議問題。
  高洪說,中日老一輩領導人提到擱置爭議,並形成了默契和共識,而這次有了文字佐證,寫入共識,是非常重要的成果。
  雙方還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曲星說,這對中日關係穩定和亞洲的和平態勢將產生積極影響。
  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雙方關係改善前景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專家註意到,四點共識原則中的第四點對雙方對兩國關係改善的表述較為原則和謹慎,指出“利用各種多雙邊渠道逐步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對話,努力構建政治互信”。
  專家就此指出,中日關係能否因此“冬去春來”就此轉圜,最終還要看日方是否能言行一致,能否與中方相向而行,以實際行動構建中日政治互信,推動兩國關係逐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完)  (原標題:中日新互動釋兩國關係積極信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f02cfzrg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